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A 、高于(含)2层
B 、高于(不含)3层
C 、高于(含)3层
D 、高于(含)4层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C】
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3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声环境影响一级评价,三级评价内容及区别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 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各等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1)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现状声源的构成及其对敏感目标的 影响;?工程分析: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 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噪声预测:①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
②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
③等声级线: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 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 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④环境影响: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 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 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预测时段: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方案比选: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 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 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噪声防治措施: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明确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 和达标分析。
(2) 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并对声环 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工程分析: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 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 出类比测量的条件;?噪声预测:①预测点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
②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
③等声级线:根据评价需要绘制等声级线图。
④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预测时段: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噪声防治措施: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 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3)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可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若无现状监测资料时应进行实测,并对声环 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在工程分析中,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 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 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噪声预测应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分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 行达标分析。
如何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08),对于一个拟建项目,经过初步工程分析,确定1~3个污染物为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1)Pmax≥80%,且D10%≥5km,为一级。
(2)其他情况,为二级
(3)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三级。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级别做适当调整。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宜超过一级。
扩展资料:
评价范围的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参考资料:-大气环评工作分级
占标率,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都怎么算
占标率Pi?=(Ci/Co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Co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l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超标率=(超标个数/总个数)×100%,最大超标倍数=(最大超标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扩展资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3-2008),选择导则中推荐模式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
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根据项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l~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中心点,为半径的圆或2×D10%即为边长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是25km为半径的圆或2km×25km为边长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参考资料来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信息来源: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多个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公开资料、官方文件、第三方研究报告等。在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时,我们尽力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无法避免可能存在的误差或遗漏。因此,用户在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核实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更新与修改:本网站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免责声明进行更新和修改。用户在访问本网站时,应关注并遵守最新的免责声明内容。请用户在使用本网站内容时,务必谨慎对待,并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